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新体制迸发新活力 ——大庆油田HSE监督总站创新发展工作综述

2024-12-06 13:52:00    来源:能源科技

马彦明

 

当机构改革与技术变革同步,新能源建设与老区数字化并行,油田生产经营多产业链条面临的新挑战呼唤着安全环保监督的新发展。中国石油大庆油田HSE监督总站立足实际,明确“抓监督、促整改、订制度、一体化、全覆盖”的工作思路,准确把握职能定位,统领油田HSE监督系统,精准发力,全力推进“三级+”网格化监督新模式,全面实施数智化监督新方式,狠抓现场监督防控,深化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促进油田安全环保形势稳定向好,为油田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优化组织架构,开创网格化监督新模式。围绕油田全面构建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发展规划,HSE监督总站坚持“识别大风险、消除大隐患、杜绝大事故”,创新监督模式,用“小网格”兜住“大安全”。总站统领油田“三级”监督机构,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引入“网格化”理念,运用“全要素”思维,开展HSE网格化全要素监督模式研究,打破传统“专业领域运动式”监督模式,以油田主力采油单位所辖区域为边界,编制《大庆油田HSE监督系统网格化全覆盖顶层框架方案》,形成“专业领域+地理区域、视频天眼、技术支撑”“6+9”网格化监督运行新模式,划定油田层面监督网格1413个,形成全业务互通、全链条协作,打开监督发展的新局面。

图为HSE监督总站视频监督人员正在对生产现场进行远程监督

完善制度流程,实现监督系统规范化运行。HSE监督总站紧跟公司安全环保形势和要求,不断完善HSE监督管理机制,强基固本,推动现场监督工作规范运行;健全完善《大庆油田HSE监督管理办法》《大庆油田HSE监督分级分类指南》《大庆油田“双向监督”实施方案》等制度规定,制订监督运行、质量控制等业务流程,明晰监督内容,规范监督程序,压实监督责任,做到监督职责明、业务界面清、执行落实细、考核问责严,构建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高效运行”监督格局。


图为HSE监督总站召开网格化全覆盖监督推进大会

拓展技术手段,推动监督数智化建设。HSE监督总站紧跟“数智化”转型趋势,探索前沿科技,推广可视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延展监督新视角,实现“全方位、一体化”监督;率先在油田应用无人机监督技术,编制《无人机HSE监督工作规范》,开展无人机环保网格化巡视、甲烷异常排放监测和落地油光谱识别等技术研究,实现“云上”监督拓展远程视频监控手段,编制《油田移动式视频监控系统建设方案》,对高风险作业、重点建设项目、工程技术等现场实施全天候、全时段监控,消除人工监督时间“盲区”;推动AI智能识别技术现场应用,研发集成功能模块66个,实现移动作业现场“三违”行为实时监控、实时识别、实时报警、实时纠正;创新开展技术监督,推进监督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围绕油田监督现场需求,进一步扩大技术监督应用力度,将中心各板块监测、检验、检测技术全面应用于现场监督,先后开展了可燃气体报警器、吊环吊卡、燃烧器、计量器具四项专项监督,提升监督发现问题深度和广度,取得了1+1>2的效果。

搭建管理平台,推进监督信息化建设。HSE监督总站以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支撑,基于油田6209个风险单元,确定风险单元的防控等级,开展HSE隐患量化分级技术与监督管理系统研究,建立风险分级标准化数据库,明确了防控责任,实现风险分级标准化、模板化;开发油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管理平台,建立隐患管控动态评估模型,实施基层单位风险动态管控水平分级方法,运用地理信息GIS技术,直观实时展示风险区域分布、风险管控等级、移动作业分布、隐患跟踪治理,实现油田风险隐患全流程可视化动态管控,为推动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提供有力数据支持。

图为搭载远红外感测、油污面积测算、AI智能等配套技术的无人机监控

立足人才培养,打造专业化监督队伍。HSE监督总站锚定人才强站目标不松劲,创新人才管理模式,搭建成才阶梯,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一专多能”作为监督能力提升培训目标,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坚持开展HSE监督培训大讲堂,拓展监督知识结构;创新人才管理模式,优化完善总站绩效考核制度,建立HSE监督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多维度评价进行分级管理,树立“平台靠拼搏、荣誉靠业绩”的导向。结合年龄结构和业务管理需求,HSE监督总站提前储备高精尖技术人才,先后培养黑龙江省应急管理专家3人、大庆市石油天然气专家7人;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1篇、提交集团公司论文25篇;取得省部级成果1项、公司级成果12项;现有注册安全工程师78人、注册一级消防工程师20人、注册一级建造师15人,专业化监督队伍已初步建成。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