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来自创新支撑的力量 ——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二氧化碳产量超产纪实

2024-12-12 11:00:00    来源:能源科技

吴天鑫

913日,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天然气分公司红压净化装置12米高的三层平台上,岗位员工正在调节胺液空冷器温度,配合主控室控制胺液循环量,有效提升装置二氧化碳回收率。今年年初以来,天然气分公司知难不畏难,开足马力忙生产,截至目前,已生产二氧化碳20万余吨,相比去年,总产量超了18.5%,创历史最好水平,年底有望突破30万吨。这是科技创新给予了该公司迅速发展的力量。

精益求精,亮眼数据吹响上产保供冲锋号

“要锚定打造一条颜色更亮、清洁替代率持续向上的成长曲线攻坚突进”“全链发展CCUS产业”“2024年二氧化碳注入量达到30万吨以上”……大庆油田当好绿色低碳转型标杆的决心掷地有声,路径清晰靠实。

“此前,分公司二氧化碳年产量最高20万吨,‘超30万吨’是个崭新目标,超50%的增量对于我们来说有着很大考验。我们转变思想观念,将装置的核心目标由天然气净化转变为二氧化碳生产,积极探索最大产能上限,将生产任务分解到每套装置、每一天。日跟踪、周汇报、月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装置优化工作,推动解决影响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斤两必争’全力提高产量。”天然气分公司副总工程师孙胜勇说道。

作为大庆油田CCUS产业链建设的主力军,天然气分公司像抓油气业务一样抓新能源业务,统筹部署,细化措施,全力提高二氧化碳捕集、液化能力,为油田注入驱油、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备足原料。

“建立健全三级沟通机制”“开展脱碳装置规律考核”“推行安全隐患‘吹哨人’奖励机制”……从上下游沟通协调到生产运行,再到安全管理,一项项措施、经验方法在天然气分公司落实落地。据该公司设备技术部副主任张希彬介绍,今年,徐深9净化装置负荷率持续保持99%以上,红压净化装置外供气含碳量低至0.2%,乙烯二氧化碳液化装置液化率提高2%,该公司二氧化碳产量仅半年就超出了去年总量。一个个亮眼数据为油田注入任务完成打了一针“强心剂”。


创新实践,智能化塑造上产新优势

823日凌晨132分,天然气分公司徐深天然气9净化厂主控室内电脑显示吸收塔填料层压差升高至6KPa,屏幕上消泡剂自动加注阀闪烁启动,20秒后自动关闭显示由“绿色”变为“红色”,但压差下降不明显,5分钟后自动重复此项操作,压差恢复到正常值。副操李英文说“这个功能好。再生塔发泡是我们脱碳装置最为常见的故障,以往都需要到现场操作,开阀、加注、关阀……一次操作下来得20多分钟,多的时候一天要进行七八次。现在可好了,装置实现智能化后系统就自动处理了,不仅降低了劳动强度,处理上也更迅速、更精准了!

智能化升级是稳产上产的必由之路。为最大限度提高产量效益保障注入,天然气分公司打破传统思维的桎梏,创新实践,将长输管道智能化建设经验植入脱碳生产装置,集分公司合力,历时近一年成功打造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智能化1.0版本,实现了净化装置智能化0”到“1”的突破,为效益生产、高效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

“前期我们充分认知装置,分析研判工艺特点,结合管理要求、技术规范及生产实际,靶向针对频繁操作、经验操作制订智能操控方案,编写复杂逻辑运算,植入控制系统,做到生产过程操控‘真智能’。”该公司油气加工十大队大队长刘博介绍。目前,徐深9天然气净化厂原料气调配、胺液流量调控等6项核心功能均实现智能控制,员工操作频次减少,装置运行可靠性、运行精度进一步提升。今年已捕集二氧化碳11万余吨,超计划12.5%、同比增长31.5%,减少的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90余万棵大庆地区常用树种20年的碳汇量。


解放思想,老装置焕发新活力

“下游需求紧急调整,每日增加170吨。4181945分,乙烯二氧化碳液化班副班长王树庆、工艺技术员王渤接到通知紧急从家中赶来组织生产调整,从协调上游气量供给,到设备启运、装置参数调整,再到统筹拉运车辆装车计划,一直忙到次日凌晨,确保了第二天满足下游气量需求。这类事情对这个班组来说是常事。受上游供气和下游需求影响,生产运行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他们加强上下游沟通联络,建立了“气量协调群”“拉运车辆协调群”,并推行日沟通机制,科学平衡供需,精准保障供应。

乙烯二氧化碳液化装置主要回收大庆石化公司二氧化碳尾气,液化后用于油田注入,建设初期定位为短期运行,91%的设备均为老装置,运行管理上需要精之又精、细之又细。年近60岁的仪表技术员刘涛眼睛有点儿花,经常拿着“放大镜”奔走在厂区各个角落,看数据、查异常空冷器水泵损坏影响产量,岗位员工孙亚臣心里急,主动捋着管线流程绞尽脑汁找办法,让空冷器重新恢复了备用……大家劲往一处使,主动履责尽责,精细管理,让老装置焕发了新活力。

创新思路方法,挖掘这套老旧装置的潜能,一直是天然气分公司的重要课题。“我们分公司各部门对装置深入排查,与大队联动开展专项分析诊断会,一个单元一个单元地梳理,制订问题治理手册,逐步解决了氨压机远传仪表跳变、二氧化碳管线冻胀等问题,摸清了老设备的脾气。”天然气分公司油气加工二大队副大队长顾宝龙说,“今年此装置运行质效不断提升,已累计液化二氧化碳6万余吨,月均产量超去年总量。

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天然气分公司各站场灯火通明,干部员工们还在继续奋斗,为实现二氧化碳产量超30万吨的目标而努力。“看着产量数字一天天增长,我们心里特别有成就感。虽然有时候会遇到难题,但我们相信,只要手握创新利器,精细管理,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顾宝龙感慨地说。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