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西南井下破解川渝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增产密码

2025-01-13 08:32:00    来源:能源科技

周维荣 王明贵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工艺研究所(以下简称“西南工艺研究所”)历时15个月攻关,在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川渝碳酸盐岩储层细分酸压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科研项目上取得丰硕成果——应用于川渝工区11口井,工艺成功率与工业气井率均达100%,平均日测试产量高达86.9万立方米,为川渝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增产提供了强大科技支撑。

川渝碳酸盐岩储层天然气资源因埋藏深、层系多、非均质性强,勘探开发难度大,属于典型的高温、高压、高含硫海相气藏,酸压改造工艺面临诸多复杂难题,储量动用难度极大。自2023年7月《川渝碳酸盐岩储层细分酸压关键工艺技术研究》立项以来,西南工艺研究所就承担起破解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增产密码的重任。

图为科研人员进行酸液整体性能评价——高温剪切实验。

西南工艺研究所组建储层改造精锐攻关团队,全面收集近三年40余口川渝海相碳酸盐岩酸压井技术资料,基于工程地质一体化理念与路线,深入开展储层地质特征认识、工程实施与反馈、增产效果分析以及压后综合评价研究。在此基础上,团队重点开展转向酸转向剂优选、变黏酸稠化剂研发等工作,目前项目已进入收官冲刺阶段。

经过15个月的课题攻关,该所成功构建一套甜点评价及酸压设计方法,研发3套细分酸液体系,完成2套大规模在线配、供酸系统设计,且现场运用亮点突出。一是研究出一套海相碳酸盐岩细分酸压甜点评价及酸压设计方法,在潼深6HC、潼深16、潼深301等井应用后,增产效果突出二是精心筛选适合川渝地区海相碳酸盐岩长井段的三套细分酸液体系,即耐高温转向酸、变粘酸、酸性压裂液三套体系,通过组合应用,可有效满足复杂地层增产改造需要三是形成在线大规模配、供酸系统设计方案,每小时在线混配能力超200立方米,每分钟供酸速度达到10立方米,可以满足现场大规模、大排量酸压需求。

目前,该所正持续做好成果评估与工艺改进,确保这一井下关键工艺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川渝地区碳酸盐岩储层改造增产需求。

图为科研人员在现场监测酸液整体性能。

图为碳酸盐岩储存细分工艺技术在潼深 16 井施工现场成功应用。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