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渤海钻探治理钻井施工井漏顽疾 ——漏失发生率同比降低17%,堵漏作业一次成功率达71.81%

2025-02-24 16:15:00    来源:能源科技

潘红婷


截至2024年12月13日,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自研BHSRP强滞塞堵漏技术现场应用106口井,封堵最大溶洞深度达1.5米,平均井漏处理时间较传统水泥堵漏方式缩短30%。

钻井井漏如同人体失血,不仅严重威胁钻井作业安全,而且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制约钻井提速与提质增效的“瓶颈”。随着我国油气勘探向“两深一非”领域进军,堵漏难题和任务激增。面对严峻挑战,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成立首家专业防漏堵漏机构——中油技服,聘任防漏堵漏资深专家,组建多专业融合的科研团队,专注于研发和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色堵漏技术产品,旨在从根本上解决井漏问题,保障钻井作业安全高效。

“想要扼住复杂井漏的‘咽喉’,就必须抓住关键环节,开展多元化技术研究。”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防漏堵漏技术负责人杨贺卫介绍。该公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产业化为目的”的科技创新原则,承担防漏堵漏科技攻关项目10余项,还建立了配套齐全的防漏堵漏实验室,可同时进行堵漏剂研制、堵漏配方研发、堵漏性能模拟评价等实验,自主研发BHPBS随钻封堵强化井眼技术以及BHCYQ高承压自适应桥接堵漏、BHSRP强滞塞堵漏、BHFPA高滤失成塞堵漏等技术牵头修订行业标准《钻井液用桥接堵漏材料室内试验方法》,获得授权专利4件、省部级奖励4项,2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24年8月至10月,BHSRP强滞塞堵漏技术在伊拉克米桑油田成功封堵3个恶性漏失层,井漏处理时间比邻井缩短50.38%,成为米桑油田控制恶性漏失的制胜法宝。


图为渤海钻探公司开展“红工衣—白大褂”双向交流,促进堵漏研究与现场施工相融合。


图为泥浆工程师与录井技术人员沟通施工情况。


图为防堵漏科研人员正在研讨处理剂特性。


图为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塔里木沙漠施工现场。


图为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长庆施工现场

为了推动科研成果现场应用,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制订“博士双岗”计划。博士带着科研项目驻井提供技术服务,发挥“红工衣—白大褂”双向交流效应,汇聚“产学研用”经验,推广“小颗粒+大颗粒”两段式堵漏、“多级滞留固结”堵漏、“泥浆帽”钻进堵漏等工艺,解决常规堵漏粒径匹配难、易复漏、水泥堵漏滞留难等难题,形成“一手册六规范”,为各区块精细化治理井漏提供技术支撑。

堵漏就是急救,时间就是效益。循环罐配制堵漏浆泵送慢、清理耗时长是堵漏过程中的难题。该公司通过分析防漏堵漏作业流程,自研堵漏专用混输装置,使堵漏浆性能参数提升至泵送最大浓度60%、最大粒径50毫米,已在塔里木油田克深38井施工4次,均一次性成功泵入,有效缩短了泵注和清洗时间。

针对常规堵漏施工频繁起下钻影响时效的难题,该公司科研人员创新研制出堵漏专用钻头,首次实现超深井堵漏施工中探塞、钻塞、连续漏层钻进“一趟钻”,进一步提升了堵漏时效。针对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塔里木盆地等不同地域的井漏难题,该公司研制出等四面体树脂、油井水泥用触变剂、低密度高酸溶固结剂、树脂堵漏剂等堵漏产品,解决了普通堵漏材料高温下失效、受压易破碎、固结难等难题,有效提高了地层承压能力,成为治理恶性漏失的“特效药”。该公司使用等四面体树脂处理剂,高效处理泸203H662井漏失,井漏损失时间比邻井缩短92.7%,助力该井创区块钻井周期新纪录。

2024年年初以来,该公司漏失发生率同比降低17%,堵漏作业一次成功率达71.81%,不仅显著提升了钻井作业的效率,更为推动钻井技术整体进步与油田效益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