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文章
-
- 09-14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弱电专业教改的探索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浅析“三鹿集团奶粉事件”危机根源
- 11-28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教育创新应用研究
- 11-28楼宇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 11-28中国2009世界邮展60城市巡邮漯河站启动
- 11-28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时空
- 11-28观察中国管理教育30年
- 11-28驾驭论:科学发展的新智囊
- 11-28软着陆将解读中国管理国际化新走势
- 11-28创建中国水电国际化强势品牌
- 11-28管理科学进入新观察时代
- 11-28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家国建构
- 11-28网络民主对公民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
- 11-28奥运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分析
- 11-28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大学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模式探讨
- 11-28非均衡理论及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
- 11-28绿色、安全和通讯是汽车电子的未来
- 11-28敦煌莫高窟将为游客建"数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软件平台帮媒体公司建社交网络
- 11-28苹果乔布斯:用13年给IT业洗一次脑
- 11-28海外传真:2008年数字印刷市场回顾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故宫国图面临“数字化”难题 缺乏专门人才
向下生根 方能向上生长 ——记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采气分公司地质工艺研究所副所长谢宗林
2025-02-24 16:26:00 来源:能源科技
赵振月 李 倩 杨 慧 赵扬帆
“树木有向下扎根的本能,而我也希望自己如谦逊的树木一般,在向上生长之前积蓄足够的力量。”大庆油田公司采气分公司地质工艺研究所副所长谢宗林如是说。
从温润的江西到广袤的黑龙江,谢宗林果然如同一棵南北皆宜的大树,将根深深扎入国家的能源油气开发工作中。
自2005年参加工作以来,谢宗林一直从事气田开发技术工作,先后在技术员、地质师、工程师、副所长等岗位任职。
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走上领导岗位的他,目前在地质工艺研究所主管气田开发、动态分析、动态监测等工作。
专注于科研,谢宗林有着一种不怕苦不怕困难的“倔劲儿”。正是凭着这股不服输的劲头,他克服重重困难,获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五年来,他主持股份公司级项目3项,主持油田公司级科研项目5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2项,油田公司级奖励12项。
他在石油学会组织的研讨会和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7篇,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项。
他参与中国石油集团公司《气井生产动态分析》教材编写。
2024年,他被授予“油田公司优秀青年技术人才”称号……
扎根:用热血换成长
在谢宗林的相册里,珍藏着一幅年轻时候的照片。
“那是2005年在采气分公司第二作业区采气一队实习,初出茅庐的我真的是一脸稚气。”谢宗林解释说。
“和我一起毕业的同学,基本会选择西南油气田、广东石化这些处在发达省份的企业。但我觉得必须去铁人奋战过的地方锻炼自己。”谢宗林预料到自己可能面临的磨炼,沉下心来感受这片热土孕育出的精神力量。
图为谢宗林在油田公司优秀青年技术人才颁奖现场。
稚气未脱的谢宗林在进入生产一线的时候才明白,对于一位油田基层工作者来说,扎根油田到底意味着什么。
照片的背景是一望无际的作业区,嫩绿色的植物和年轻的谢宗林一样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实习期的谢宗林正赶上基站改造,每天都有干不完的体力活。每天和工人一起爬高拆设备,根本来不及考虑自己的梦想究竟是什么。
谢宗林在闲暇时总喜欢远眺。他知道,只要把眼光放得长远,一切都是有意义的。
在第二作业区采气一队的实习工作很快结束,谢宗林成为采气分公司第二作业区地质队一名正式员工。
地质队的辛苦在整个油气行业都是有目共睹的。
“怕苦就不要学地质,干地质就要准备吃苦。”
这种苦,一方面是天然气生产地处偏远,环境艰苦,常常奔波辗转于各个现场所带来的身体疲劳另一方面是火山岩地质研究基础薄、周期长的特性,技术工作者们注定要坐得住板凳、耐得住寂寞、受得了挫折、吃得了精神上的苦。
工作近20年,多层次多岗位的工作经历,赋予了谢宗林沉着冷静、严谨务实的底色,让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何为“甘入苦海”。
凭着一腔热血,谢宗林专注于气藏动态分析,在精细开发领域二十余年如一日,为气田高效开发精准护航。
在很多人的记忆中,谢宗林总是穿着蓝色衬衫,一口南方音调,话少随和,书不离手,是个很内向的人。但每当遇到专业问题时,他总是点子最多、行动最快、讨论最热烈的那个。
如今,成长为科研骨干的他,视野更为广阔,举手投足间更加游刃有余。但是,他依旧会为了“百分之零点几”的数值反复核算、仔细推敲,对技术的执着和严谨劲儿一点儿没变。
生根:用青春换成果
青春很美,朝气蓬勃。
青春意味着很多可能,而谢宗林将这种可能书写成字字严谨的科研成果。
徐深气田开发十余年,井位部署工作一直由勘探开发研究院负责。
为了加快气田开发,必须从被动“等井”变为主动“找井”。
面对浩如烟海的数据,谢宗林作为团队带头人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反复试验。
那段时间里,谢宗林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经常在大家都休息之后还继续研究,一个人,一台电脑,难以计数的数据图纸,夜以继日地反复研究火山岩致密气藏结构特点及单井生产数据。
图为谢宗林2019年在石油石化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发布会(南宁)上。
最终,依托大量数据分析和现场试验,谢宗林带领团队建立起“三清三优”老井高效挖潜模式,形成了具有徐深气田特色的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技术,年平均实施45井次以上,年增气超3000万立方米。
2017年,谢宗林带领3名技术人员,在一口深层水淹井连续蹲点一周。由于距离单位远,午饭都是让食堂送,吃饭的时候饭菜都快凉了。顶着凛冽刺骨的寒风,他硬是克服气井压力低、距离远、污水拉运困难等一系列难题,采用“泡沫排水+井间互联气举”技术成功使水淹井复产,日增气3万立方米,累增气达211万立方米,不仅节约作业费用80余万元,还完善气田一项重要的排水采气技术。
通过组织气田合理配产、气井分类管理、低产低效井综合治理,谢宗林将气田综合递减率连续8年控制在5%以内,远高于公司开发指标。
在此基础上,谢宗林团队还逐步建立支撑松辽稳产的重大方案池,研制井位方案10项,设计气井51口,产能10.1亿立方米。该方案池列入油田年度和中长期发展规划,支撑松辽“十四五”及中长期产能建设。
2019年,有一口水平井的征地遇到困难,谢宗林积极协调井位设计人员调整井位。可井位调整空间有限,征地又困难,耽误时间太多的话,钻机会因出现空档而搬离,将严重影响当年的钻井运行计划。于是,他又马不停蹄地联系相关部门,落实更换井位、钻井计划和投资等事项。紧张地忙碌了一个月,终于及时确定了井位,使钻井实现了无缝衔接,为当年首次实现基建冬季不施工,产能井当年完钻、当年基建、当年投产作出了积极贡献。
成果虽然耀眼,但是在气田开发上,谢宗林永远看的都是差距在哪里,心里想的总是怎么做得更多更好。
2020年,谢宗林带领团队开启徐深1区块第三轮滚动扩边调整。
刚开始,扩边工作并不被看好。当时,多位专业人士均认为徐深1区块滚动扩边目标区域不明,打井投资大、风险高,没有必要打井。
谢宗林在掌握大量数据基础后据理力争,反复论证后,最终推动了第一口扩边风险井——徐深6311井。结果证明,徐深1扩边调整有力支撑了徐深气田快速上产。
这件事让他觉得气田开发不能在源头技术上受制于人,于是,他带着大家一步步从零开始学习数模建模,自主部署井位,只为了让气田开发调整的步伐快一点,再快一点。
铁人王进喜曾经说“干工作要经得起子孙万代检查,要为油田负责一辈子。”这话,谢宗林不曾对人说,但一直用行动践行着。
每一个气田生产的数据,都是他科学求实的生动注脚,倾诉着铭刻在他心底的那句话干工作就要为气田负责一辈子。
近年来,谢宗林这棵大树可谓硕果累累——
2019—2022年,参与《大庆松辽气区天然气合理产量规模研究》项目,成功指导46口水平井合理配产,实现了未动用储量汪深1、昌德、肇深16区块的有效开发,为气井合理配产、冬季保供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项目获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
生长:用磨砺换未来
扎根后终将破土,破土后必然迎来绽放。
经历磨砺之后,谢宗林迎来的未来注定充满希望。
2021年,谢宗林组织的《徐深9区块气藏精细描述及开发对策研究》项目,设计3口井,累计产气超4亿立方米,形成中高产气井最佳配产方法。同时,采用“三优两携两措施”方法治理低产低效井2口,增气达750万立方米。该项目获油田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研究成果有力指导了《徐深气田徐深9区块营城组气藏产能建设工程开发方案》编制,方案设计9口井,可建产3.5亿立方米,将有力支撑油田公司天然气产量跨过60亿立方米大关。
基于项目部分成果,谢宗林以管理创新为主线,通过总结气田开发中的成熟经验和管理方法,建立了“基于提质增效的庆深气田3443运行管理”模式。该成果获2021年黑龙江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2022—2024年,谢宗林与他人合作开展的《徐深气田地质再认识及稳产潜力评价》项目,获油田公司基础研究一等奖,有力支撑了《徐深1区块综合开发调整方案》的编制,设计新井18口,预计新建产能4.5亿立方米,全部实施后可使徐深1区块年产能在4年的稳产期内持续保持在10亿立方米以上。
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谢宗林深知“独木不成林”的道理,非常关心技术干部成长成才。
他把日常工作和科研攻关当作教学现场,不厌其烦地用实例指导年轻人。多年来,他身体力行,不断鼓励技术人员学习行业先进技术知识,经常组织大家开展技术研讨,把掌握的气藏地质技术知识毫无保留地讲授给身边的人。
对于未来,谢宗林有着自己的思考,并实施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授课和内部交流等方式,培养了一批掌握建模、数模、绘图和动态分析等专业技术的人员。
通过以赛代训、以赛促学的方式,积极参加集团公司、油田公司和分公司气藏动态分析竞赛,以及专题研讨会和论文发布会,提高了20余名技术人员的动态分析水平。这批技术人员先后斩获集团公司气藏动态分析竞赛个人铜奖、油田公司动态分析一等奖等各种荣誉。
通过“揭榜挂帅”“课题制”的科研机制,吸引了22名技术人员参与“卡脖子”技术攻坚。
依托科研项目锻炼人才,针对徐中地区开采营四段砾岩储层井开发效果差、徐深9区块稳产难度大、徐深12区块储量动用程度低、深层气藏中后期低产低效气井逐年增多等问题,正组织开展3项股份公司级和1项油田公司级科研攻关,锻炼更高层次的技术人才,为公司快速发展储备人才库。
20年,足以让谢宗林成长为一棵参天大树,也足以让他悟出如何更好规划未来的诀窍。
未来的他,将继续行走在地下气藏之间,一心一意潜心于油气事业。
未来的他,也将继续向下扎根汲取力量,向上生长找准人生方向,以科学求实的态度,继续为我国油气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