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文章
-
- 09-14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弱电专业教改的探索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浅析“三鹿集团奶粉事件”危机根源
- 11-28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教育创新应用研究
- 11-28楼宇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 11-28中国2009世界邮展60城市巡邮漯河站启动
- 11-28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时空
- 11-28观察中国管理教育30年
- 11-28驾驭论:科学发展的新智囊
- 11-28软着陆将解读中国管理国际化新走势
- 11-28创建中国水电国际化强势品牌
- 11-28管理科学进入新观察时代
- 11-28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家国建构
- 11-28网络民主对公民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
- 11-28奥运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分析
- 11-28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大学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模式探讨
- 11-28非均衡理论及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
- 11-28绿色、安全和通讯是汽车电子的未来
- 11-28敦煌莫高窟将为游客建"数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软件平台帮媒体公司建社交网络
- 11-28苹果乔布斯:用13年给IT业洗一次脑
- 11-28海外传真:2008年数字印刷市场回顾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故宫国图面临“数字化”难题 缺乏专门人才
赋能创新发展 ——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科技推动高质量发展纪实
2025-03-18 13:41:00 来源:能源科技
于欢欢 平恩顺 黄 其
“发展以高技术、高效能、高质量为特征的生产力。”
这是中国石油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持续提升科技水平,奋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迈向新征途的坚定步伐。
那么,如何在每一步发展中稳健前行、在每一次改革中寻求突破、在每一项纪录上创造辉煌?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勇挑重担,围绕科技创新全力塑造“技术铁军”形象,为“建设世界一流国际化油服企业”的发展目标贡献力量。
如今,井下技术服务公司已经成功将多种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转化为经济效益,实现了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技术攻关带来增收创效
迎挑战,矢志不渝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了解科技最新进展,才能掌握科学前沿技术。
如何迎接技术进步的挑战?
井下技术服务公司上交了一份精彩的答卷。
在自降解暂堵转向剂的研发初期,面对国内外同类暂堵剂普遍存在的对储层伤害大、降解时间难以调控、适用领域受限等挑战,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科研团队进入了全新的探索期。
井下技术服务公司高级技术专家邹鹏带领的团队每天往返实验室与生产现场,做着“两点一线”的重复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
历经两年攻关,凭借自主创新能力,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终于研发出性能超越国内外技术服务公司的创新成果。
然而,挑战并未止步。
在施工过程中,井下技术服务公司科研项目核心成员黄其发现泵车易堵塞问题会直接影响供液稳定性和整体施工进度。
针对这一棘手难题,科研团队迅速响应,深入一线优化配置研究,最终实现了快速配置,成功在官东6X1井的1个层段中实施缝内暂堵转向压裂作业。
近几年来,可降解暂堵转向剂分层压裂工艺技术在大港油田页岩油及冀东油田致密油等关键区域累计实施125井次压裂作业,压裂后日产油量较压前增加约25%,为科技成果的增收创效按下了“加速键”。
“唯有精准识别并解决现场操作中的实际难题,才能确保科技成果真正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让技术创新之路越走越宽广。”黄其在官东6X1井施工顺利结束后说道。
图为技术人员进行压裂液配置实验。
工艺研发推动绿色转型
寻突破,独出心裁
新工艺的研发既可实现资源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又可推动公司绿色转型。
如何在创新方式上想法子?对于这个问题,井下技术服务公司有自己的想法。
该公司坚持“三个面向”,将创新能力提升作为核心任务,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创新积极性,努力实现更多原创性突破。
随着页岩油气等低渗透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空井筒压裂井越来越多,压裂放喷后需要进行排液求产或者下泵生产,完井作业目前采用带压作业机或压井后修井机下排采管柱完井两种方式。
带压作业机下完井管柱不仅井控风险高、施工周期长、作业成本高,而且存在不能下入电泵、水力泵等复杂完井管柱的情况。
压井后修井机下完井管柱不仅存在工序较多,完井前后需要多次洗压井,而且完井后泵以下压井液无法替出,开抽后对地面流程有影响。
“公司成功研制出多种形式的井底暂闭塞装置形成的不压井完井工艺技术,解决了空井筒压裂井常规压井下完井管柱存在的储层污染、作业周期长难题。”该公司技术专家王方祥有感而发。
自2022年以来,该技术已在大港油田及冀东油田成功转化并应用,包括歧6112H井、G31P8井在内的30余口井,施工成功率100%,成本降低约10%,确保了压裂效果,显著缩短了施工周期,提高了作业效率。
产品创新实现节支降耗
创纪录,跨越巅峰
对新产品探索的持续投入,不仅与井下技术服务公司高质量整体发展目标相契合,更是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敏锐捕捉。
2024年3月17日,大港油田板8347、板83412L及板83413三口井成功应用新型油管封隔器和井口保护装置,创新实施跨采油树不动管柱酸化增压技术,并创造大港油田油管封隔器同井场连续最大过酸量、酸化施工最大压降两项施工新水平。
在这三口井酸化施工现场,该项目研发主要负责人平恩顺全程坚守在生产一线,亲自指挥并精准指导酸化泵注作业的每一个环节,确保施工的高效与安全。
“井口保护装置现已成为大港油田采油四厂区域不动管柱酸化作业的关键装备,既实现了酸化增压,又提高了降压增注效果。”平恩顺与技术人员交流经验时说道。
大港油田属于典型的低渗透油藏,受储层物性及注入水质因素等影响,注水井整体面临“高压欠注”问题。
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井下技术服务公司自主研制具有双向活塞机构的油管封隔器,耐温100℃,耐压70MPa自主研制手动旋转锁紧机构和电液控制的齿轮齿条旋转锁紧机构,解决了采油树保护装置在带压状态下的安全锁定问题,有效避免了井控风险。
近年来,该公司的此项工艺技术已在大港油田、伊拉克艾哈代布油田累计成功应用20余口井,创大港油田不动管柱酸化施工纪录4项。该公司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件,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
该公司将继续坚守初心,矢志不渝,以敢创新、勇攻坚的锐气胆魄,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突破,为技术创新实现新跃升注入强大动力。
未来之路,虽长且艰,但该公司的干部员工已整装待发,将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