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文章
-
- 09-14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弱电专业教改的探索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浅析“三鹿集团奶粉事件”危机根源
- 11-28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教育创新应用研究
- 11-28楼宇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 11-28中国2009世界邮展60城市巡邮漯河站启动
- 11-28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时空
- 11-28观察中国管理教育30年
- 11-28驾驭论:科学发展的新智囊
- 11-28软着陆将解读中国管理国际化新走势
- 11-28创建中国水电国际化强势品牌
- 11-28管理科学进入新观察时代
- 11-28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家国建构
- 11-28网络民主对公民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
- 11-28奥运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分析
- 11-28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大学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模式探讨
- 11-28非均衡理论及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
- 11-28绿色、安全和通讯是汽车电子的未来
- 11-28敦煌莫高窟将为游客建"数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软件平台帮媒体公司建社交网络
- 11-28苹果乔布斯:用13年给IT业洗一次脑
- 11-28海外传真:2008年数字印刷市场回顾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故宫国图面临“数字化”难题 缺乏专门人才
官敬涛:以奋斗之我担当作为
2022-01-13 19:14:00 来源:能源科技
通讯员 丁 盛 陈泽兵 吴钢锋
如果说,地质工作研究的是油水运移规律,那么,地质工作者就好比“油水调剂师”,用过硬技术调出开发高效益。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现任胜利油田孤东采油厂地质研究所所长的官敬涛,以一腔热血在平凡的岗位矢志奋斗。
凭借出色的业绩,他先后荣获分公司科技进步奖3项、中石化及油田分公司其他奖项十余项,同时荣膺“闵恩泽青年科技人才奖”、胜利油田“劳动模范”等称号。
奋斗,在路上
一路奋斗,一路拼搏,在官敬涛的职业生涯中,不断延伸。
2005年,官敬涛担任采油一矿采油一队的地质技术员。
为了弥补自己在采油工程、作业工艺等方面知识欠缺,他虚心向现场的老师傅请教。
夏明龙是当时采油一队的一名作业监督,从事作业工作1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这样的“高参”官敬涛自然不会放过。每当休息时间,官敬涛就向夏师傅请教问题。
“工作中碰到想不明白的问题,我会一直问为什么,一定要弄出个所以然来。”正是凭着这股韧劲,官敬涛学会了井筒管柱设计、工况分析,让自己编制的单井治理方案更具针对性。
基层的磨砺,使他很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技术人员。
2007年,官敬涛从基层单位竞聘来到采油厂地质研究所,因为业务能力强,他很快被任命为孤东八区区块长。
孤东油田是孤东采油厂的主力油田,也是国内最大的整装滩海油田。但此时,孤东八区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面临井网欠完善、流线固定、层间矛盾等多种问题。
采用哪种井网方式能够打破原有的固定流线?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官敬涛心头。
有一段时间,官敬涛几乎天天都工作10个小时以上,办公桌上、茶几上摆满了图表。实在没地方摆,就铺在地上,办公室里常常连插脚的地方都找不到。
官敬涛认真查阅了八区300余口井的历史资料,绘制40余幅动静态图件,前后推翻了10余个方案……
经过近两个月的研究,官敬涛最终优选出最佳井网部署方案,配套二元复合驱。方案实施后,区块提高采收率8.4%,对比调整前日油增加3.2倍,并被评为油田优秀调整方案。
2015年以来,原油价格断崖式下跌。孤东采油厂聚焦效益导向,油田开发工作重点逐步向经营油藏转变,推动一切工作向价值创造聚焦,一切资源向价值创造流动。
如何利用现有资源,节约投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面对挑战,官敬涛带领技术人员积极研究对策,集思广益,完善了井网调整转流线、协调注采转流线、改善剖面转流线三种模式,并编制了《孤东采油厂开发实践100典型案例》,在全厂推广应用,实施节支保效工作量341井次,日增效益81.4万元。
“《孤东采油厂开发实践100典型案例》对基层技术人员分析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一位基层地质技术人员人员说。
乘风,勇向前
老油田遇到更多的新问题,官敬涛坚持“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个个解决。
肩上的责任让他越走越自信,乘风破浪间,官敬涛坚持创新。
孤东油田主力层和非主力层受物性影响,采出状况差异很大。
近年来,非主力层开发被采油厂列为工作重点之一。非主力层由于砂体小、储层发育差,如何有效动用实现极限开发成为新的挑战。
官敬涛和同事们先后摸排近1000个小砂体,按照面积、储量、厚度、采出状况分类分级。结合以往小砂体开发好的做法和失败教训,集思广益、讨论一个又一个方案。
“既然一个砂体储量不够、两个或者多个砂体加起来呢?”
“无法部署井网补充能量,工艺上能否实现?”
带着这些疑问,官敬涛一个一个地试验、排除,全部精力都放在解决问题上。
在经历十几次失败后,他们终于找到了出路。
通过与钻采工艺结合,树立小砂体“极致开发”理念,按照“所有的储量都能动用、所有面积大于0.04平方千米的小砂体都能注上水”的调整思路,筛选优质储量的小砂体。
最终,他们通过“串糖葫芦”的多靶点斜井、侧钻井、二氧化碳吞吐等方式,编制小砂体挖潜方案,部署新井43口,建产能6.2万吨,提高动用储量215万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官敬涛深知,油田开采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需要科学技术的强力支撑,而作为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不断创新的能力。
用官敬涛的话说:“创新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聚焦效益开发,他带领开发室人员认真探索整装油藏可持续发展途径,针对主力层固定流线,整体转流场效益差的问题,探索建立了“井网调整、协调注采、调整剖面”三种模式、十种类型的井组流场调整技术,推广743个井组,累增13.8万吨,《后续水驱低液单元调控技术研究》获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
针对非主力层动用差的问题,官敬涛根据砂体发育特征,探索形成小砂体和薄砂体调整技术,实施新井42口,增加SEC储量45万吨,项目荣获油田科技进步三等奖。
他积极采用“嫁接”技术,强化了侧钻井的规模化推广,形成了常规侧钻、侧钻水平井、热采侧钻、复杂井侧钻等四种侧钻应用模式,实施61口,单井增加SEC储量0.57万吨。侧钻井推广项目获胜利油田分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担当,再出发
担任地质研究所所长后,官敬涛感觉肩上的责任更重了。
他的工作节奏变得更加繁忙起来。很多时候,一整天的时间被安排得满满当当。
在夜深人静中,官敬涛都默默地耕耘在办公桌前。
“官所长的工作热情,以及对开发管理工作的探索精神,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大家对官敬涛的一致评价。
致力于油田开发工作十五年,官敬涛始终以一名石油人的光荣使命来激励自己,以孤东人的创业精神来指引自己。
在他看来,实现高质量发展,正是沿着老一辈石油人的足迹继续前行。
除了不断提升自己,官敬涛还特别注重团队建设。
“一人强,不如人人强。”这是官敬涛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技术领头人,官敬涛注重提升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他身体力行地发挥传帮带作用,甘当培训导师,组织建立了地质系统的开发大讲堂、交流小课堂和一对一帮扶等多种培训方式。
他打破技术人员“各管一摊”的工作模式,组织每月一次的“技术交流会”,亲自制定专题,人人参与,有成功的案例,也有失败的教训,大家在交流中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三年来,共组织各类技术分析会20多次,参加人员160多人次。他亲自带的5个徒弟,均已成为所里的技术骨干,其中4人获得地质所“人才之星”称号。
为了增强培训工作针对性,官敬涛积极筛选符合低油价下可实施推广的典型案例,为广大技术人员提供了技术借鉴,促进基层技术人员动态分析水平的提升。
“能源报国”是使命,“劳模精神”是动力,“工匠精神”是责任。官敬涛不忘初心使命,在“为国采油”的征程中,奋勇向前,不断激起更美的浪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