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西南井下科技攻关奏响高质量发展新乐章

2023-01-15 14:15:00    来源:能源科技

通讯员     周维荣 陈冬林


2009年以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党政领导班子,直面市场寒冬、改革转型、新冠疫情等多重严峻挑战,团结带领全体科技工作者和生产作业员工,用“自主设计+自主产品+核心技术+品牌施工”的一体化服务理念,持续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自主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形成独具西南特色的三大气藏集成工艺技术体系,持续提升一体化服务水平,巩固和拓展内外市场,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攻关成果丰硕   核心技术迭获突破

在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多年来,面向生产经营一线,以浓厚的问题导向意识,聚焦海相酸性气、深层页岩气、川西致密气勘探开发技术难点瓶颈,着力谋划和推动科技攻关,早已形成强烈的集体共识和团队行为。

该公司以储备前沿技术,解决现场技术瓶颈,打造核心技术体系为目标,强化项目申报,锤炼科技成果,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攻关取得丰硕成果。2009年以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其中集团公司级及局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22项。

据统计,井下作业分公司依托科研项目形成60余项科技成果,有6项科技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59项获得局级及以上科技奖励,仅省部级就达8项。其中,《川西致密储层分段压裂改造技术先导试验》《元坝超深含硫气藏勘探开发关键工程技术》分获中石化科技进步和国土资源部两个科学技术二等奖,《川西中浅层复合缝网压裂工艺技术》《川西高破裂压力储层压裂工艺配套技术先导性试验》《元坝超深含硫气井井筒解堵工艺技术》成果获中石化科技进步三等奖申报发明专利19件、实用新型专利84件,获得授权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78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余篇。

赶考路上,核心技术连续取得重大突破:深层超深层酸性气井测试,超深酸性气井完井试气,深层超深层酸性气井长井段储层细分体积酸压,酸性气井筒解堵复产,超深小井眼酸性气故障井高效修井,深层页岩气体积压裂工艺及配套,页岩气试气及采输一体化,深层页岩气井连续油管井筒处理配套,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每项技术成果得来非常不易,9份答卷张张可圈可点。

谈及经集团公司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在超深酸性气井完井试气技术,该公司项目负责人语带自豪,充满感慨。

据介绍,通过持续艰苦攻关,该公司研发以140MPa高抗硫节流降压+密闭试气系统、多级降压防刺蚀压力控制技术”“井筒诊断与清障、管柱密封检测与防护、高效安全压井堵漏技术”为核心的超深酸性气井完井试气技术,经在中石化元坝、川西彭州气田,中石油合川-潼南区块等数十口井成功应用,试气最大日产量120.45万立方米,放喷测试井口最高流压98.7兆帕,最高井口关井压力达108.2兆帕,H2S含量最高18.2%,降低管柱卡埋等复杂故障率90%以上。

提质增效卓著   产品产业化成效彰显

在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低渗致密储层压裂技术上,科技的长足进步,有力支撑了现场作业的提质增效。

经过多年科技攻关,井下作业分公司探索形成“套管体积压裂、高效解堵酸化、缝网压裂、超高压压裂、低伤害压裂、套管水平井封隔器分段压裂、脉冲式压裂”等工艺为核心的低渗致密气压裂改造技术,以“全可溶桥塞、连续油管机械封隔器”等为主的分段工具系列,以“低伤害压裂液、全降解暂堵球/剂”等为主的压裂材料体系,大幅提高了川西致密气压裂改造效果。

在川西中浅层,这套技术工艺的推广应用,先后超过300口井应用该工艺,特别新场须二难动用储量井新8-3#、新盛101-1#、新盛205# 3口井的应用,改造效果显著,极大地提升川西气田的产能建设绩效。

“最大工作温度235摄氏度,最大工作压差105兆帕,耐硫化氢浓度20%,满足极限工况下连续稳定7天以上的使用要求,突破超深井测试技术瓶颈,填补超深酸性气井小尺寸测试封隔器的行业空白。”Φ112mmXCHTP系列耐高温高压测试封隔器的成功研发,是井下作业分公司大力促进自主产品产业化的突出事例。

近年来,该公司借助集团公司自主产品产业化和工程公司优势产品互供之势,积极打造新型XQS全可溶桥塞自主产品品牌,形成井下测试工具、分段压裂工具、储层改造工作液关键助剂、特殊压裂材料为核心的产品系列。Φ108mm、储层改造用XZDQ暂堵球和XZDJ颗粒暂堵剂、XQS全可溶桥塞、XAI-120/140/160/200系列酸化缓蚀剂等自主产品的成功研发和成果转化,大幅提升了该公司作业队伍工程技术服务能力,保持和扩大了行业领先优势,在企业高质量发展中,驰而不息的科技创新、产品研发和应用推广,其“定海神针”的巨大作用发挥显著。

图为威页32平台压裂场景

图为西南井下科研人员进行研究工作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