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从海上成长起来的“土专家”

2024-12-05 10:45:00    来源:能源科技

 为 刘 涛

 

2024年4月29日,山东省总工会召开庆祝大会,对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公司石油钻井工首席技能大师罗泽民给予表彰。个子不高、清爽短发、貌似明星潘长江的罗泽民,从海洋钻井平台钻工干起,一步步成长为海上的“土专”。

他就是个“铁钻工”

1990年,技校毕业后,罗泽民被分配到海洋钻井公司胜利五号平台。在农村长大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海。与童年歌谣里唱的不一样,这里没有海蓝蓝、没有沙滩。建设期的埕岛油田,码头和船还比较简陋。但是,从看到矗立在海天之间的钻井平台那一刻起,罗泽民心中的梦想就被点燃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干出个样子来。

1995年,罗泽民成为同年分来的40多人里第一个干司钻的人。而刚干司钻不久,他就遇到了难题。一口井离井底400多米就下钻遇阻,办法都想尽了,只能打“替根”划眼,频繁地倒方钻杆、接单根、换立根,班组员工已经极度疲惫。见此情景,他带头站井口喊起号子:“石油汉子,一声吼啊!大海也要抖三抖啊!”就这样,拼了三天三夜,终于将15根钻杆划下去。当钻井液返出的那一刻,罗泽民如释重负。“这小伙子行,就是个‘铁钻工’!”平台经理夸赞道。


图为罗泽民创建石油钻井工综合训练室,为钻工们建立一个“家”

凭借过硬的本领,罗泽民在海洋钻井公司第二届技术比武中脱颖而出,荣获司钻第一名。从此,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他辗转多个平台,在环渤海参与打井300多口,一步步从学徒工成长为技能大师。

“土法上马”攻克现场难题

“平台现场遇到的难题,就是我攻关的课题。”工作中,罗泽民发现吊运套管头过程不安全、井口安装时效低,就现场用工字钢、螺栓和钢丝绳制作了安全便携快速吊装器,不仅解决了安装平衡度差影响质量的问题,还将6人3小时的工作量减少为4人1小时就可完成。他制作的便携快速吊装器,平台一直使用。该项成果获得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合理化建议一等奖,拿到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在评奖过程中,专家戏谑道:“土法上马,管用!”

尝到创新甜头的罗泽民信心倍增。2017年年底,新胜利五平台首次与马来西亚云顶公司合作,甲方提出钻井液循环低架槽必须加深的要求。然而,钻井平台结构是一个系统性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管线、闸门、导流口等都需要调整。开工在即,这么大的现场工作量,没有厂家愿接这“烫手的山芋”。“不行咱自己干?”时任工长的罗泽民向经理请命。他带着焊工,一边勘查现场,一边研究图纸、画设计图、讨论修改方案、切割、焊接、调整高度角度、吊装,常常误了饭点。工人们也很给力,当时试油人员少,一个萝卜一个坑,但只要需要,报话机一喊,准能凑齐人手。经过33天,钻井液循环槽升级改造工程终于完工,解决了国际反承包合作中“卡脖子”的大难题。


图为罗泽民将平台现场遇到的难题,作为攻关的课题。

这些年,罗泽民参与完成国家级创新成果2项、省部级创新成果25项、实用新型专利33项,发表论文30篇,30多项成果获得推广应用,解决现场技术难题500余项,创效2000余万元。

孵化更多“铁军工匠”

海洋钻井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高技能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早在2018年,罗泽民就创建了石油钻井工综合训练室,在海洋钻井公司的鼎力支持下,为钻工们建了一个“家”。

罗泽民自己撰写教学课件,将多年的钻井经验倾囊相授,还带着大家异地观摩学习,现场攻关解难题,并承接胜利石油工程技能鉴定考核、技术比赛赛前培训任务。他参与编写的《石油钻井工》《石油工程基础》等成为指定教材,全国同行慕名而来组团参加培训。近年来,他培训人员近5000人次;所带徒弟中,50多人次在各类比赛中摘金夺银,67人走上关键岗位成为技能骨干;他的工作室被评为中国石化示范性工作室。

图为罗泽民锐意创新取得国家专利30,多项创效2000多万元.

2023年,为适应海洋钻井装备数智化升级新形势,罗泽民把工作室搬上平台,建立多个流动职工创新工作室,发挥核心成员作用,集智攻关解决现场问题数十项。胜利十号平台坞修安装钻井自动化设备,罗泽民带着工作室成员赵富、钟凯,与厂家现场沟通,大到方案修改、现场吊装,小到管线走位、接头适配,全程参与。奋战70天,成功将胜利天工铁钻工、机械手、排管机等6项自动化设备安装到位。在试运行过程中,他们不分白班、夜班,手把手教,班组很快完成人机磨合。没承想,还是出了问题,埕北273-9第一口井三开施工,更换4寸小直径钻具,按照厂家提供的数据调整后,上扣器还是抱不住钻具,一上扣就打滑。赵富分析,应该是铁钻与井口中心距不够,果断通过司钻房控制屏,将参数往前调了1厘米,问题迎刃而解。2024年初,引进的新胜利三号平台采用先进的喀麦隆钻井包,罗泽民带领陈玺、王凯等骨干,边调试、边编制中文操作手册,方便了员工快速掌握动作要领。

图为罗泽民手把手带徒67人走上关键岗位,成为技能骨干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罗泽民荣获,全国技能竞赛“金牌教练”、“齐鲁首席技师”、中国石化“技术能手”、石油工程公司“铁军名匠”等荣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