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纵横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官方网站
热点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能源科技

河西务油田务45断块稳产对策研究

2024-12-05 14:31:00    来源:能源科技

王新亚 李亚博 林小宁 边 航 付国艳 柏 龙

(华北油田第四采油厂,河北廊坊  065600)

 

摘 要:务45断块构造复杂,注水见效较差,历年来针对断块措施工作量少,使油藏长期处于低产状态生产,需加大断块综合治理工作,改善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区块研究准确认识油藏的开发生产规律,针对存在的问题和潜力进行分类梳理,并制定出相应的开发技术对策,以期为夯实老油田稳产基础提供参考。

关键词:开发效果评价;综合治理;老油田稳产

中图分类号:TE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24)11-0009-03

 

1油藏概况

务45断块位于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乡民芦村,构造位置处于河西务构造带中部河西务断层下降盘。主要含油目的层为下第三系沙一段、沙二段。断块含油面积0.9km2,地质储量132.47×104t,可采储量30.5×104t,油藏类型为构造岩性油藏。

务45断块处于河西务断层下降盘,是由河西务断层和安70井断层夹持的一个狭长的断块,地层西高东低,产状较陡。沙一段为断层所围的墙角构造,内部小断层较为发育,油层分布在务45北断块,含油范围较小。沙二段内部被三条北东向的断层以及务45-3和务45-6两条小断层切割成三个长条带状小断块[1]

务45断块钻遇的地层自上而下为上第三系明化镇组、馆陶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沙四段。沙一段有一个油组,由三个含油砂层组成。沙二段分为两个油组,两个油组之间有50~70m的稳定泥岩隔层。

沙一段无岩芯分析物性资料。务45x断块沙一段油藏油层段5口井声波测井计算孔隙度为28.1%~35.2%,平均30.9%;渗透率2.53~237.7mD,平均81.6mD。属于高孔中渗透储集层。

沙二段储集层岩性为细砂岩,储层总厚度70.0m,占该段地层的29.5%,一般单层厚度1~9m,最大14.0m。电测解释56.2m/8层,有效孔隙度17.2%~30.1%,渗透率14.6×10-3~250.1×10-3μm2,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根据务45井物性分析样品,有效孔隙度8.7%~29.8%,渗透率0.21×10-3~147×10-3μm2,碳酸盐含量7.2%~ 3.53%。

油层分布特征为沙二段Ⅰ油组纵向上分为9个小层,油层在9个小层中均有分布,近似东西向油层分布较厚,最后达26.6m,两侧逐渐变薄。沙二段Ⅰ油组油层主要集中分布在2~5小层,1小层油层集中在务45x、务45-10井,向其他方向储层物性变差。

2开发历程和开采特征

2.1开发历程

开发历程分为四个阶段。2001年122002年2月全面建产阶段,2000年11月务45井投产,断块于2001年12月全面投产;2002年32004年9月高产稳定阶段,这一阶段完善注采井网,产量相对稳定,维持在50吨左右;2004年102011年9月产量递减阶段,这一阶段含水快速上升,平均年递减16.4%;2011年10月至目前低效开采阶段,注水井停注,断块弹性开采,平均采油速度不到0.2%。

投产初期产量高。脱气后,产量递减快。断块投产初期平均日产油15t,地层压力下降后脱气现象严重,产量递减快。一年后,产量快速递减至投产初期的55%。

注水见效率低,油井见效差。务45断块构造复杂,沙一段4口井钻遇,均为天然能量开采;沙二段注采井数比低(1∶4.5),水驱控制程度46.3%,历史上仅有2口注水井(务45-1、务45-5),仅务45-6井双向受效,见效明显,务45-2井弱见效,油井见效比例仅为25%。

2.2开发效果评价

根据断块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实际开发曲线与标准曲线相比,仅在开发初期,曲线逐步向右移动,开发效果较好。但随着油藏脱气,产量递减快,含水上升,曲线逐步向含水方向轴偏移,开发效果变差[2]

断块历年措施工作量较少,递减较大,长期处于低产低效生产,断块产量低。因此,递减受措施影响较大,2019年老井恢复2口,递减有所减缓。

断块2001年投入开发,注水开发初期存水率保持稳定。当可采储量采出程度达到20%后,存水率不断下降,开发特征显示气油比上升,产量递减加大。目前,断块存水率远低于理论存水率,需补充地层能量[3]。耗水率曲线与理论曲线接近,但后期耗水率增长远高于初期。

务45断块一类油层205.4m/45层,动用196.4m/42层,动用程度为95.6%;二类油层81.4m/27层,动用54m/17层,动用程度为66.3% 。剩余一类油层仅集中在务45-4x1井及务45-6井,几乎无层间接替潜力,下步将注重层间挖潜[4]

沙一段油层集中分布在底部砂岩,属弹性开发,仅有6口井(务45-6、45-7、45-8、45-9、安718-10),累计产油6.03万吨,占断块总产量的56.7%,剩余地质储量41.06万吨。目前,地层压力1.47MPa,压力保持水平仅有8.8%,亟待提高地层压力,挖潜剩余油。断块纵向油层数较少,主要集中在个别主力小层,由历年产吸剖面来看,见效油井主吸对应主产。务45断块2002—2012年注水开发沙二段,水驱控制程度46.3%,整体见效程度低(25%),注水效果较差。沙二段油井6口,注水井2口,仅1口油井(务45-6)见效明显,属双向受效井。目前区块普遍低产低效,仅有3口井正常生产,日产液<2t,沉没度<100m,其余油井无地层能量补充而低产关或间开,下步调整重点应逐步恢复地层能量。

务45断块实施措施20井次,有效措施14井次,措施有效率70%,累计增油35871吨,平均单井措施增油1793吨。务45-6井补孔效果最好,原因是有水井补充能量,单次补孔增油量占断块措施总增油量的65.3%。统计务45断块历年措施工作量,补孔占措施工作量的45%,平均单井增油3448吨,效果最好。压裂实施1次,没有增油,分析该断块储层物性较好,断层发育,砂体变化较大,不适合压裂措施。

油井普遍压力保持水平偏低。近年测压资料少,但从历年测压资料来看,除务45-6井见到注水效果,压力保持水平较高(88%)。其余油井压力保持水平均较低,Es2段平均为30.2%,Es1段平均为8.8%,断块压力明显偏低,导致大多数油井因为地层能量不足而低产关井或间开生产。

油藏平均单井日产液一直保持在4立方米左右,初期随着日产气的增加,产量急速下降,后期一直处于低产低效状态。目前断块平均单井动液面1495m,近3个月沉没度仅为62.3m,折算压力保持水平仅为34.2%。

3存在问题及潜力分析

油层动用程度高,后期层间接替潜力小,油井见效状况差,油井普遍低产低效,地层能量不足,油井低产低效。务45断块由于构造破碎,水驱控制程度低,仅为46.3%。油井见效比例低,仅有一口双向受效。目前区块普遍低产低效,多数井低产关井或间开。

务45断块是“双低”油藏[5],重新复算沙一段地质储量47.09万吨,剩余油纵向上主要分布在沙二段Ⅰ油组的1小层占比25.9%;平面上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且注水效果较差,剩余油多为未水驱控制型,主要分布在断块的主力小层。

4方案部署

4.1调整治理思路

充分利用现有停产、低产井进行井网重构,立足于注水开发,利用老井恢复、转注、转采、卡水等方式提高水驱控制储量,提高地层能量,恢复油藏正常生产,改善目前开发效果。转注完善注采井网,增加水驱控制储量,形成较高注采比的井网。开展测井复查,查找未动用低级别解释层,寻找新的产量增长点。注水井实施补孔完善,完善注采对应关系。

4.2开发技术措施

务45断块目前共有油井9口,水井1口,井网密度为11口/km2。通过油藏工程方法及谢尔卡乔夫法计算,断块合理井网密度为14~16口/km2。而按照原油价格40美元/桶、50美元/桶下的极限井网密度为15口/km2、10口/km2。综合认为,目前务45断块井网密度相对合理。依据吸水、产液指数比法及该井方法计算断块的合理注采井数比为1∶1.4,而目前断块仅有1口水井停注,9口油井,实际注采井数比为1∶9,远远低于合理值。后期调整需恢复注水,并增加注水井点。

计划5年内恢复到合理地层压力,合理注采比为1.4~1.5,压力恢复速度为1.2MPa左右。该注采比亦与断块注水时注采比与含水及动液面的变化情况相符。

务45断块合理压力保持水平在76.6%左右,实际压力保持水平远低于该理论值。目前,大多数油井由于低产关井或间开,下一步需通过有效措施逐步恢复地层压力,改善油藏开发效果[6]

沙一段完善注采井网,注水井补孔完善。主要措施为:务45-8x补孔转注22#,23#,对应务45-9注水6#,7#;安718-10重新认识8#,恢复生产;务45-6井转注5-7#,对应务45-7井11-13#,务45-9井6-7#。

沙二段重塑井网,换向水驱,提高地层能量。主要措施为:务45-3X1井恢复;务45-2井钻塞恢复;务45-4X1井补孔转注给务45-1,务45-2注水,后期补开13-15#;务45-22转注恢复,给务45井注水;务45-1井转采,卡封27#,转采26#、38-39#;务45-5井卡水,卡封9-10#;务45-10井自注自采;务45X井恢复。务45断块计划安排工作量10井次,其中油井措施7井次,主要为长停井恢复,水井措施3井次,主要为转注,提高地层能量[7]

5结语

务45断块是“双低”油藏。为解决低产低效生产的开发现状,提高断块开发水平,充分利用现有停产、低产井完善注采井网,立足于注水开发,恢复地层压力,提高水驱控制程度。利用老井恢复、转注、转采、卡水等方式恢复油藏正常生产。同时结合测井复查和动态信息,开展层间挖潜,提高油层动用程度,改善目前开发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旭.特高含水油田层系调整开发影响因素及效果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21.

[2] 巢华庆.大庆油田提高采收率研究与实践[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6.

[3] 牛佳.X区块二三结合开发方案调整技术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2.

[4] 薛兆杰.开放方式对断块油藏开发效果影响规律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3(3):17.

[5] 张玲山.贾塬长4+5油藏综合治理对策研究[D].西安:西安石油大学,2020.

[6] 李延达.特低渗透树322区块有效动用体系评价及综合调整措施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1.

[7] 吴微.曙光稀油油藏开发后期稳产技术研究[D].大庆:东北石油大学,2020.

 

作者简介:王新亚(1974—),男,河北廊坊人,研究方向:油藏开采。

 

Study on Stabilization Strategy of Wu 45 Fault Block in Hexi Wusu Oilfield

WANG Xinya,LI Yabo,LIN Xiaoning,BIAN Hang,FU Guoyan,BAI Long

(The Fourth Oil Production Plant of Huabei Oilfield Company, Langfang  Hebei  065600)

Abstract:The structure of Wu 45 fault block is complic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water injection is poor, and the workload of fault block measures is less over the years, which makes the reservoir in a long-term low production state. Through block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and production rules of the reservoir are accurately understoo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otential are sorted out, and the corresponding development technical countermeasures are formulated.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i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overall deployment and annual implementation, and the stable production foundation of the old oilfield is constantly consolidated.

Key words:development effect evaluation;comprehensive treatment;stable production in old oil fields

电话:010-59796075 信箱:chinakjzh2009@163.com

Copyright ©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归中国科技纵横所有

《中国科技纵横》杂志社 京ICP备18024177号-1 ICP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