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热点文章
-
- 09-14关于高等职业院校弱电专业教改的探索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浅析“三鹿集团奶粉事件”危机根源
- 11-28新媒体的发展及其教育创新应用研究
- 11-28楼宇信息系统的现状与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 11-28中国2009世界邮展60城市巡邮漯河站启动
- 11-28打造焕发生命活力的教育时空
- 11-28观察中国管理教育30年
- 11-28驾驭论:科学发展的新智囊
- 11-28软着陆将解读中国管理国际化新走势
- 11-28创建中国水电国际化强势品牌
- 11-28管理科学进入新观察时代
- 11-28全球化传播语境下的家国建构
- 11-28网络民主对公民社会建设的影响研究
- 11-28奥运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分析
- 11-28国家创新系统下的大学科研管理研究
- 11-28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及服务模式探讨
- 11-28非均衡理论及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
- 11-28绿色、安全和通讯是汽车电子的未来
- 11-28敦煌莫高窟将为游客建"数字洞窟"
- 11-28思科新软件平台帮媒体公司建社交网络
- 11-28苹果乔布斯:用13年给IT业洗一次脑
- 11-28海外传真:2008年数字印刷市场回顾
- 11-28东芝将在2009年CES带来新水平的前沿技术
- 11-28互联网:世界的镜子
- 11-28中美文化论坛研讨数字技术保护文化
- 11-28故宫国图面临“数字化”难题 缺乏专门人才
数字化、智能化赋能井下作业高质量发展
2024-12-05 14:39:00 来源:能源科技
李 尤 杜昱亮 苟 源
近年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公司井下作业分公司践行“数智化让生产更安全装备更健康”发展理念,持续探索“数智化”赋能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全力推进“数智化”对井下作业各专业的升级改造,推行绿电设备替代、提升智能化装备水平,成效显著。
“数智化”赋能带压作业 首秀成绩惊艳四座
今年,该公司带压作业队提升“数智化水平”,用自动化数字监控系统配合行业领先的带压作业设备,正式开启带压作业全链条数智化生产模式的新路子,实现了从“软件”到“硬件”的全面武装。作为中国石化首台国产智能集成化气井带压作业机,DYJ120-105DD型带压作业机不仅拥有先进的防喷器互锁、接箍实时监测、卡瓦关闭异常报警、一键关井控制等系统,还能实时采集并显示带压作业主机上的各项关键数据,可以有效监测管柱低速和高速起下情况以及井内情况,实现了精简作业人员、保障本质安全和提升施工效率“三位一体”的数智化生产模式优化。在江沙33-67HF井,该智能集成化气井带压作业机在四川盆地成功完成首秀,最终该井日产气量增加50%,产能提升效果显著。
带压作业机操作台
“数智化”赋能压裂施工 低碳节能成效显著
在川南工区永页49平台压裂施工现场,1名员工正拿着平板不断输入数据,通过压裂液自动供储系统对18组液罐进行控制,这项工作原本需要4个人才能完成,随着该系统的应用,现场施工人数得到有效降低。压裂液自动供储系统、自动砂罐、连续配酸车、液添装置先后完成研发,并在永页4-2井、东页深2井、潼深17井等井投入现场应用,打造了更加智能的压裂现场,在提升施工质量效率的同时,有效提高了作业操作的安全系数。
图为井下作业分公司科研人员做实验场景(苟源 摄)
智能化的升级改造也为现场作业绿色发展带来了质的飞跃,该公司纯电驱压裂施工队伍配置了全套纯电驱压裂施工设备,实现了压裂施工从传统油驱到新型绿电驱动的转型升级。配合压裂机组能耗数据采集系统智能化管理,高效释放电驱装备潜能,仅在威页27平台,总共节约19万度电,电驱压裂撬输出功率提高50%,能源消耗降低29%,现场人员减少40%,噪声降低30%,占地面积减少23%,整体运行效率提高98%。“一键联动”的作业方式让页岩气压裂施工进入了低碳排放、低噪作业的“数智化”时代。
电动泵作业现场
“数智化”赋能科研工作 科研创新成果丰硕
近年来,该公司先后引进了管柱力学分析软件wellcat和wellwhiz,连续油管受理模拟软件CerberusCTES等软件工具,并自主研发了1套管柱力学校核软件。通过“外部引进+自主研发”模式,该公司具备了强大的数据分析和智能化运算能力,精准高效进行油藏数据整合,构建多维油藏模型,实现开发方案的最优解,为科研工作提供了“点穴式”预测和决策支持。
新32井带压作业现场
截至目前,该公司承担60余项各类科研项目,包括13项集团公司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59项上级科技奖励,其中省部级8项、工程公司级17项。在良好的科研氛围中,涌现出多项优质科研产品及工艺技术。致密气前置液氮气悬浮砂改造技术、180毫米大通径管汇直连井口工艺和连油分段及绳结暂堵施工工艺取得突出绩效;自主研发的高温高压密封件匹配APR工具助力“深地工程”仁探1井施工顺利完成;自有蜀星全可溶桥塞、安全替液阀持续推动生产降本增效;自主研发的直径108毫米测试封隔器,填补了国内外超高温、超高压差小尺寸测试封隔器空白。聚合物稠化剂、全新安全替液阀等开发利器,超高压地面控制系统自动化技术、须二气藏难动用储量体积压裂井二次完井关键技术等研究,持续为“科研池”注入能量,进一步提升了“深地工程”勘探开发的战斗力。
上一篇:科技创新赋能实现油气站场智能巡检
下一篇:二氧化碳吞吐技术“出国记”